獲諾貝爾獎數量最多的全球30所大學!美國高校占據半壁江山
閱讀: 414 發表:2月前獲諾貝爾獎的名校們....
評估一所大學的優劣,首先要看其入學標準,其次要考量在校期間能夠為學生提供哪些教育。這兩項指標的最終目的是衡量該校有多少畢業生為社會做出了杰出貢獻。諾貝爾獎的設立正是為了表彰那些對人類社會作出卓越貢獻的人。今天,為大家盤點了全球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30所大學!美國高校中有19所上榜,而排名第三的竟然是它!
01
諾貝爾獎的重要程度
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石毓智曾指出:“評估一所大學的水平,首先要看其科研成果,其次是學生的素質。我認為,衡量學生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獲得諾貝爾獎等國際頂級獎項的畢業生人數。”
在某種程度上,諾貝爾獎的數量反映了大學的整體質量。從時間的維度來看,評判一所大學的優劣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其入學標準,二是學校在教育過程中能給予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而這兩個方面的最終目標是衡量該校畢業生為社會所做出的非凡貢獻。諾貝爾獎的設立初衷是為了獎勵那些對人類社會做出杰出貢獻的人,這一目標至今仍然得到很好的貫徹。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截至2018年,諾貝爾獎已評選出904位為人類社會做出杰出貢獻的獲獎者。在全球眾多大學中,哪些學校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最多呢?
02
從這個排名,我們能夠看出什么?
強勢突出的?美國院校??
? //??
不出所料,美國大學再次成為最大的贏家。在全球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30所大學中,美國占據了近三分之二,共有20所大學上榜。
其中,有10所是常春藤盟校和全美前十名高校,具體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此外,還有6所公立大學躋身榜單,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加州大學系統表現尤為出色,尤其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其諾貝爾獎總數在美國僅次于哈佛大學,毫無疑問是大家心目中的“公立最強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在1890年和1901年創辦的兩所大學——芝加哥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也雙雙上榜。紐約大學的表現同樣令人驚喜,竟然取得了第19名的好成績,遠超預期!
當然,最強的仍然是哈佛大學,它不僅位列第一,在各學科獎項數量上也全面領先于其他大學(除了經濟學獎),與排名第二的劍橋大學之間更是拉開了整整40名的差距。可以說,哈佛在培養新型科研人才方面處于無法撼動的霸主地位。
整體來看,前十名中,除了牛津和劍橋,其他全部都是美國大學。美國高校的學術實力處于絕對優勢,在“高精尖”人才的吸引方面更是表現卓越。
劍橋比牛津多將近50個諾貝爾獎
? //??
英國有三所大學入圍,分別是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劍橋和牛津在英國幾乎齊名,合稱“牛劍”(Oxbridge),但牛津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卻比劍橋少近50個。尤其在物理學、化學以及生理學或醫學獎項上,劍橋的獲獎人數幾乎是牛津的兩倍,顯著優于牛津。這與兩所大學在專業上的不同優勢有關:根據QS學科排名,劍橋在工程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表現更為突出,而牛津則在人文社科領域更具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申請UCAS本科時,牛劍只能選其一,申請者需謹慎選擇。
部分歐洲國家上榜
? //??
此外,德國有四所大學入圍,分別是柏林洪堡大學、哥廷根大學、慕尼黑大學和海德堡大學。法國、丹麥和瑞士各有一所大學上榜,具體為巴黎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雖然這些國家的整體獲獎數量不及英美,但單靠一所大學就能在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充分體現了它們高等教育的深厚底蘊,難怪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前來求學。從諾貝爾獎的分布來看,歐美這些傳統強國展現出不可小覷的教育實力。
03
諾貝爾獎的數量跟大學實力成正比
? //??
回顧表格中各大學在不同學科的諾貝爾獎數量,可以大致判斷出它們各自的強項。例如,芝加哥大學在經濟學領域位居全美第一,孕育了多個學派,包括著名的芝加哥經濟學派。它與貝克爾·弗里德曼經濟研究所、人類發展經濟學中心及發展創新實驗室等研究機構有著密切合作,因此芝大在諾貝爾經濟學獎方面的獲獎人數僅次于哈佛。
再來看相對“低調”的洛克菲勒大學,專注于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因而在生理學和醫學諾貝爾獎方面也有不小的貢獻。美國的大學眾多,這正是其能夠長期躋身全球教育前列的“秘密”。
早在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就意識到,要實現經濟的飛躍,必須培養出能夠引領時代的人才。因此,美國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探索研究能力,以及意志力和行動力,鼓勵他們提出能改變社會的想法并付諸實踐。
此外,美國對大學的科研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豐厚的政府資金,甚至將一些國家實驗室委托大學管理,形成了廣泛的合作。例如,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與其管理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合作建立了工程研究所,而伯克利電化學研究會(BERC)則是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成立的高能電池電化學研究團隊。
美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和科技與其大學的貢獻密不可分。強大的教育體系吸引了大量“潛在人才”前來求學,促使更多資金流入科研與技術發展,從而培養出更多諾貝爾獎得主,形成了良性循環。因此,諾貝爾獎的數量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榮譽象征,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國的留學實力。
最后,談及科學對國家的重要性,美國杰出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范內瓦·布什(Vannevar Bush)曾指出:“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科學都是團隊中的一員,為國民福祉做出貢獻。然而,沒有科學的進步,其他領域的成就也無法確保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在現代世界中的健康、繁榮與安全。”
04
對中國大學和中國教育的啟示
? //??
放眼中國的大學,或許在某一領域和學科上是強勢的,但從沒有達到過其研究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地步。
根據維基百科的最新數據,整個華人界,直到現在,只有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7位是中國人,但只在中國接受過教育的人,只有屠呦呦和莫言(高行健曾到德國當訪問學者)。
這也給中國的教育指出了一條路,也許我們現在的教育在各方面還很不足,但是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并且在積極地做出改變,努力地送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的大學教育,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不妄自菲薄,因為總有一天會成功。
05
2024年諾獎獲得者都是哪些大神?
? //??
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維克托·安布羅斯
197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學士學位197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博士學位
1979-1985年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5年,成為哈佛大學的首席研究員現在是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西爾弗曼自然科學教授
加里·魯夫坎
197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士學位1982年獲得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
1982-1985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后研究員
1985年成為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現任遺傳學教授
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約翰·J.霍普菲爾德
1954年獲得斯沃斯莫爾學院的物理學士學位
1958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杰弗里·E.欣頓
1970年獲得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學士學位1978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人工智能博士學位前“谷歌大腦”負責人現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
諾貝爾化學獎
戴維·貝克
1989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現為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教授德米斯·哈薩比斯
1998年獲得劍橋大學計算機專業學士學位2009年獲得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現任谷歌旗下“深層思維”公司首席執行官
約翰·江珀
201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谷歌旗下“深層思維”公司高級研究科學家
「Elite獨家留學規劃VIP群」限時開放申請中!想了解更多關于海外名校留學申請、個人定位、教育規劃等事宜,獲取“選校攻略”、“面試秘籍”、“文書寫作”等干貨資源合集,長按二維碼添加小助手,回復“本科留學”或“中學留學”,我們將邀請您進群交流!
![](https://asset.findingschool.net/attachments/company/51238c5fdec2d8107c55f4bc68767922.jpeg)
![](https://asset.findingschool.net/attachments/company/2021122415061830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