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文書在申請過程中與學生的文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會和學生文書一起來結合看待,這也是為什么我一般會輔導學生先完成學生部分的文書,再進入家長文書的撰寫,用來補充學生文書的部分。對于學校來說,國際學生的家長文書肯定是經過翻譯潤色的,所以文筆優美并不是衡量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文書中體現的細節和內容,是不是對于這個孩子來說獨一無二,而且體現了孩子的特色和性格。
因此,家長文書里面最忌諱泛泛而談,而最容易吸引學校的地方是一些生活的小事情和細節,而且這些故事必須只有家長才知道(不要去引用親戚朋友或者老師的評價)。這樣故事的描述甚至都不需要很好的文筆,只要平鋪直述說出來一個事情。舉例來說,我一個學生的家長文書,就回憶了某一次全家自駕出游的時候爸爸找不到路,然后妹妹在后座哭,媽媽心情很糟糕,但是學生這時候一邊安慰妹妹,一邊安慰媽媽,又跟爸爸說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路回酒店。這件事情展示出來的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孩子的形象,而且這樣的細節是只有家長才會知道的內容。 -
家長您好!
首先,在整個招生的這個過程中,招辦委員會去考量這個孩子的申請的全部資料。他其實會分幾個步驟來進行,如果這個孩子一開始在很多方面的指標都沒有達到這個學校的錄取的標準,那其實他的家長文書就不會發生很大的作用。因為孩子可能在前幾輪就因為其他因素其他一些客觀條件被淘汰掉了。那這個時候他不會因為說看了家長文書,覺得家長文書寫的很好,把這個孩子挽救回來。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其實家長文書不會發生太大的作用。如果一個學生的申請的這個資料被競爭到了后幾輪,在后幾輪的審核過程當中,當他們360度無死角的去考量這個孩子。發現實在不錯,幾個孩子之間沒法權衡。那這個時候,家長文書也許就會發生作用了。他們可能從家長的視角來了解一下孩子,然后通過家長文書來評估家庭那些教育理念,教育思路等。那這個時候,如果是一份非常精彩的家長文書,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起到助攻的作用。
有的家長說我的英文沒有那么好,會不會對家長文書的這個寫作有影響?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不用特別的擔心,因為畢竟學校看家長文書,更多的看到的是孩子的成長經歷,是家庭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爸爸媽媽的英文的文采,水準有多好。所以只要有清晰的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夠了。我覺得家長文書寫作的過程中坦誠的交流是最有幫助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