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家長您好,
簡單來說,這需要看情況。
復雜一點的回答:在回答的面試問題的時候,有幾個黃金法則,在這里分享其中的一個:
1. 分析這個問題背后的目的,學校希望獲得什么信息,或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接下來的問題是什么。
這個適用于大部分比較抽象、與申請看似無關的問題。“你們還訪問/申請,準備申請的問題哪些學校”這個問題背后的目的是比較統一的。這要從錄取率和入學率說起。學校在招收優秀的學生同時,會希望保護自己的錄取率和入學率。(錄取率越低越好,入學率越高越好)
我們團隊中的一位申請顧問退休前是TOP25美本的國際招生官,他說當招生官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目的是:evaluating the compeition(評估競爭),招生官結合著今年的申請人情況,很快的估算出你申請的其他學校是否會錄取你,如果錄取了,他會結合著學校在申請人眼中的地位,評估如果兩個學校都給你錄取,你會怎樣選擇。
1. 如果你申請的學校名單中有比面試校“更吸引學生”的學校,而且可能會給你錄取。這個時候,學校一般兩種選擇:(a)不給你錄取; (b)問一個follow up question“如果我校給你錄取,你會來嗎?”這個問題沒有特殊情況的話要實事求是。
有一個很多申請家庭,甚至顧問都忽略的問題,私立學校(尤其是寄宿學校)圈子很小,橫向移動頻繁,招生主任都相互認識。有時候跟多個學校表忠心“一定會來”很有可能信息撞車,肇事者和傷員最后都是申請家庭。這點要計算在回答中。
從這個目的來看,學校一般比較關心的是跟他們在同級競爭的學校,無論是學術還是體育,所以你可以選擇性分享在“同一個level”的學校。上述目的已經與多個TOP25的學校核對屬實,可放心使用。
還有一種比較不常見的情況,就是面試的學校認為你不適合這個學校,但是認為某學校會非常適合你,這種情況極少,但是有過招生辦內部推薦的先例,焉知非福也說不準。
2. 如果你申請的學校名單中沒有比面試校“更吸引學校”的學校,學校會做記錄,可能沒有follow up question。在這種時候,你即將得到這個學校的錄取幾率大于50%。
最后如果學生的表達能力強,可以規避問題,但直擊目的:不去分享申請學校名單,但是表達對面試學校的衷心程度。這種比較適用于非常心儀的學校,主要是避免如果你分享的學校中如果有學校是自認為競爭不過的對手,很容易混淆視聽,不必要的降低你的錄取幾率。但是如果表達不利,則會感覺遮遮掩掩不真實。是否100%誠實,或有選擇性分享,都要結合自身情況和自身能力進行分享。
關于其他回答面試問題的黃金法則,可以點擊我的頭像添加簡介的微信ID,希望對您有幫助。 -
關于考試成績這種問題,招生官其實不太會問到你考了多少次考試,如果被問到,建議如實回答就好(當然如果考太多次,可以酌情)。考試成績其實學校都查不到的,但是如果真的之后說漏嘴,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不建議學生說謊。考試沒有考好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美國孩子也有刷分的。
關于訪問其他哪些學校,我倒是建議大家可以酌情處理。一般來說如果問出這樣的問題,證明面試其實就是發揮得很不錯了,招生官很喜歡你。所以問這樣的問題是學校想要知道你是否會去申請他們的競爭對手,而競爭對手基本都是local的學校。所以比如你去參觀康州的學校,你可以列舉說我也同時申請康州的這幾所,這樣學校大概心里有數,知道到時候你會在哪幾所學校里面挑選,會也權衡一下是不是要去跟別的學校搶你。面試有一個很有趣的原則,就是我們要“be honest, but not too honest”,因為如果你一下子列出來自己申請的十幾所學校,對招生官來說是很掃興的。
-
很少聽說有這樣的問題。如果問的話,就如實作答,沒有什么要隱瞞的。要給人留下誠實的印象,而不要吱吱唔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