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A3.5-4.0對應的成績應該是A-, 但高中GPA的算法可能會因校而異。比如說,有的學校 AP 課程A是5.0, 另一些學校則維持在4.0。如果是unweighted, 申請前三十的大學 GPA 應該有3.8以上。舉例:網上查到的UCLA錄取的平均 GPA 是 3.92: “In fact, the average GPA of UCLA's admitted students is a 3.92, unweighted and based on a 4.0 scale.”
-
美國作為奮斗立國的國家,平等和自由是其追求,美國的大學的申請也不例外。每所大學都明自己的錄取準則和標準。即使是同一所學校,不同的院系也是各自做主。比如研究生的申請,既要滿足研究生院與系里的雙重要求。
錄取決定2種模式:
學院為主,系里為輔,
系里為主,學院為輔。
總結了美國院校招生官的觀點,供同學參考:
重視成績
重視整體成績的同時,也會根據你所申請的專業看重單科成績,比如理工科類非常看重數學成績,在選課時可以提前規劃。
必要的解釋說明
如果在某個學期或是學年表現得不理想,最終的GPA沒能完整反映整個高中時期的表現,你也不必擔心。你仍然可以去申請心儀的學校,但需要在申請中解釋那些處于低谷的成績。
如果我們發現了你成績中的異常,而你在申請中并沒談到這點,我們會覺得疑惑。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以及你是如何應對的,這也是你展示如何面對挫折的好機會。
多多參與社團活動
活動不是越高大上越好,更看重申請者是否曾深度參與社團或課外活動,而不是他裝作感興趣,其實就待了幾天的那些活動的列表。沒能在任何社團深度參與一段時間,可能說明申請者缺乏毅力,或者在溝通、領導能力方面有欠缺。
看重寫作能力 評判標準看溝通
文書能幫助招生委員會更好地了解申請者。同時,通過學生的書面陳述,我們可以有機會評估他能否進行有效表達與溝通。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無論他的專業是物理、歷史還是金融,都需要寫文章,并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觀點。
客觀的展現自我
不要把精力集中在做最好的申請者,而是去做最好的人,關心你周邊世界發生的事。申請者更看重的是文書中反映的學生性格和品質。一定要在文章中呈現一個真實的自己,不要受外部的影響——保持自己行文中那種最原味的東西。
——瑪莎·布萊文斯·阿爾曼(維克森林大學招生部主任)
爭取“提前錄取”
如果你百分百確定自己想要去哪所學校,去申請“提前錄取(early admission)”吧。一般而言,招生官會覺得,這表明學生認定了這所學校,入學后也會有比較高的滿意度。學校也會對早申請的錄取比例設定目標和額度,他們不會說,但是早申請的通過率通常會高于常規申請,因為那時候選庫還比較小,競爭也就相對沒那么激烈。
表現出足夠的真正熱情
積極與校方溝通互動
學生應該通過和招生辦公室的官員保持聯系,從而推銷自己。這個技能將會使申請者在日后的學生生涯持續受益。
個性化規劃診斷可以私聊 -
GPA分為加權GPA還有未加權GPA,如果是未加權GPA,滿分是4.0,達到3.5-4.0的話,對應成績就是A/A+,如果是加權GPA,滿分是5.0,那么對應的可能就是B+/B的程度。
一般目標申請全美前30的優秀學生平時成績單上,往往有多門AP課程,并且GPA一般是4.0或以上。這里要知道,AP課程成績≠AP考試成績,只參加了AP考試其實并不能幫助到你的高中GPA,只有選修過真正的AP課程,無論是通過線上美高還是實體美高學校,獲得一份AP平時成績單,才能把GPA提高。在大學申請的時候,可以通過在網申系統上額外遞交這份成績單,給到大學招生官,加權來計算出最終GPA。
如果目前加權的GPA不是很理想,建議可以通過修讀滿分是5.0的AP課程,一方面把GPA成績拉高,另一方面因為AP是“大學預修課程”,科目的內容比一般高中科目內容更復雜和詳細,更接近美國大學本科的授課內容和要求。因此,在高中階段修讀一定數量的AP科目課程有助于讓學生向招生官展示自己與申請專業相符合的學習經歷,以及自己的學術能力。
如果在原來的學校沒辦法修讀到自己想讀的AP科目,或者因為學校師資水平不足等原因,也可以考慮通過像我們的線上美高,學習受認證的AP學分課,額外獲得學分成績單,來提交申請,讓大學招生官看到同學的相關學習經歷,同時加權計算GPA,提升GPA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