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議堅定信心,今年擇校入讀。
按目前申請形勢,很難說明年就有更好結果。
從現在開始,到年底申請,不過區區9個月。孩子一方面上學,一方面又要準備“申請八業”,從頭來過。這短短不到一年里,要“洗心革面,脫胎換骨,立地成佛,重新做人”——有根本性的改變、提升,怕是不易。
現身說法。我一個孩子拉琴到申請已有7年/英皇演奏8級/樂理5級、另一個出版過3部長篇中文小說/美術9年。我想說,“亮點”都很花時間。半年“加持”,好像短點兒。臨時做個項目,有啥價值,我都知道點眉目,招生官恐怕都懶得看上一眼。
有顧問大咖日前分享介紹說,今年錄取特點有“鄙視鏈”2條——申請價值上,存在大小差異。一是“申請時初中背景”上,“美初>海初>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公立學校”。二是“背景亮點”上 “體育>音樂>美術>科創>競賽>辯論”。
根據觀察,我再加2條所謂的“鄙視鏈”。三是在海外初中里,“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香港”。四是“申請人地域”上,“北上深>穗蓉寧杭>鷺鎬(廈門、西安)”(關于這個,過幾天我會在微信公號里再次詳細介紹這4條“鄙視鏈”,歡迎關注:laodieyangwa)。
當然,不知孩子現況如何。“鄙視“應是戲說,但申請價值存在差異,卻可能是事實。為此,不知孩子目前會在這4條“鄙視鏈”的哪個交匯點上?
萬一,都在這4個最低點呢?
如果是能入安多佛的條件,或托福115+、SSAT2380+,另說。
關于這點,3月19日我同名公號有篇文章,專門說過,不妨一讀(“平”見美國 | 今年美高"310",啥子“驚”Dao我……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096&idx=1&sn=371bd4cba5339378536c545d12f5e243&chksm=fd0e71ebca79f8fd8adae464285a626b20dac8c1e75f0317adb5119129a0ed5485742505cb74&token=1508706643&lang=zh_CN#rd)
第二,去年已申請過的所有學校,會如何看待你?
尤其這三所學校,還能申請否——今年發了offer,你都選擇“不去”,意味著你不感興趣。因此,今秋再申請,人家還愿意考慮么——你留著“案底”呢?但同時,既然你申請過,意味著你是感興趣的。這是個“悖論”,可能導致一個結果——你感興趣、但能申請的擇校范圍,會被自己“不經意間”給“壓縮”了。至少這三所,不宜再申了吧,因為有你的“NO”記錄?
你的保底校,因此排名要么更前(=更難),要么更后(=更心不甘)。這個尬尷局面,不知有無考慮過。
第三,這個問題本身,暗示有個更要緊的實質性問題,需你慎重對待——擇校時,保底校必須是你愿意去的。這三所學校,在許多人看來,其實都挺不錯的。那么,究竟是因為什么,都一概放棄呢?應該找出確切答案。否則,明年“310”你很可能會遭遇同樣境地。
關于這點,3月26日開始分4期,同名公眾號剛剛說過(還有一半,沒說完呢),或許值得看一看(“平”見美國 | 上“頂流”國際名校,拿“二流”美高offer,這學,還留么?(1/4)……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200&idx=1&sn=dd83e1b3218a918eb3c6d8d5c64e2b9e&chksm=fd0e7173ca79f865d7d136f72b11cdc54c447f2eb1eaab87e6f1929d994247728b26831f19d6&token=1508706643&lang=zh_CN#rd)
第四,重歷申請那份艱難,多花一年時間、多花一次申請成本(如果是DIY,算我白說)、11年級學位更少,何苦?
萬一“全聚德”呢?
今年有許多115+、2350+的,都是一把WL,沒有一張offer。千萬別大意,千萬別想當然啊。
補充:其中兩所,我都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