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211”工程,早已于2016年失效。是否還適合作為某種衡量標準,宜慎思。
第二,“211”工程所列大學,在全球排名如何?建議仔細查核。同等或者類似的海外大學,在國內職場上是否為人所知、實用價值如何,需要考慮。
記得以前買房時有人給我建議,“如果一個小區,你需要介紹一番,別人才如夢初醒,知道在哪里,那一定不是個名牌。”大學,或許也一樣?
第三,能上“211”,到美加就一定能上更好的大學?或許。但也很可能,這只是“單相思”。國外大學之所以聞名,許多時候并非浪得虛名。“211”,只看分數。想進美本TOP50,只有個分數,能行么?
第四,我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不要輕易說“擅長”之類。說得難聽一點,叫“自以為是”。因為——這不是美國人、美高、美本看人的方式。前幾天我剛剛向一位美高負責人討教,“為什么托福115+、SSAT2400的人,你們不招?”“我們只招我們想要的,你怎么樣,不是我要關心的問題。”因此,你“擅長”什么——除非正好是別人在意的,否則,可能價值不大。
今年美高、美本留學申請,充分說明了一點——咱的視角,可能與別人不同。自信,有時會自欺欺人。 -
家長您好!孩子目前高一,相當于 10 年級,到明年 9 月進入正式申請階段,可以用來規劃的時間不多。
學校的 GPA 是基礎,需要保持好。標化方面,可以找托福機構做個摸底測試,看看目前的水平并安排后面的培訓計劃,理想情況下最好明年年初可以達到目標分數,之后可以開始 SAT 或者 ACT 的培訓。校內活動方面,需要衡量哪些活動需要繼續堅持并做出成績。同時需要幫孩子探索明確一下未來希望學習的專業方向,再分析還需要補充哪些類型的活動來提升孩子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