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
ISS是很不錯的學校,我覺得你的糾結(jié)點主要在于寄宿還是走讀,如果都可以接受,那就是看孩子的偏好,這個還是很關(guān)鍵的。當然,走讀的話相對來說住家這塊會是一個需要不斷注意的部分,但如果安排好了其實也是不錯的。需要看下學校提供的資源以及這種住家模式孩子的適應(yīng)性。
-
走讀不能只看學校,homestay家庭更重要,因為孩子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呆在homestay里,影響更大。我不清楚你找的寄宿家庭如何,我的提醒是:首先表面看得好的寄宿家庭,是否能和你孩子融合,是個風險。其次,好的寄宿家庭也可能變更。有的美國家庭就是來體驗一把,玩一年就不做了,這個有案例發(fā)生。
其次,中國學生的多少,并不是決定學生好壞的關(guān)鍵。有句名言,《中國學生多少像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不能說,中國學生少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對于多,我認為,一個學校的國際生數(shù)據(jù)值得警惕(但不保證就是不好):即國際生超過20%,或者中國學生是國際生的主流(超50%)。
中國學生太少的問題是,首先學校對中國學生的經(jīng)驗不足,不管是寄宿(這幾年的火爆,估計寄宿已不存在問題了),還是走讀;其次,孩子需要社交圈,否則非常孤獨。來自同源同種的伙伴,是個很好的朋友圈。盡管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泡在學校里的中國人圈中,只講中國話,但數(shù)據(jù)證明,大部分的中國孩子最后最好的朋友,還是來自本國多。美國本土也存在類似問題,黑人孩子和黑人孩子在一起,亞裔和亞裔在一起,白人和白人一起。我們看過一個大學食堂,基本就是這樣的分布,何況中學。。。
所以我的建議是:除非你能保證走讀學校的寄宿家庭能三年或四年都能一直很好地給孩子一個支持,不低于寄宿學校的課后管理,否則,為了安全和保險,我會選擇寄宿學校。
最后,關(guān)于競爭問題,我覺得,不必如此算計。人算不如天算。到一個學校,就是要爭取進入這個學校的20%,甚至10%。亞裔學生一般沒有什么特別東西,主要拼學術(shù)。你未來上了大學也要拼,到了社會也要拼,總想找小道,最后是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