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宜美高】錄取艾瑪威拉德中學-美高申請是一個深入了解自己與規劃未來的過程(講座音頻+文字版)
閱讀: 1592 發表:4年前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惠宜教育家長心得分享講座第十六講
錄取學校:艾瑪威拉德中學(Emma Willard School)
主講嘉賓:深圳Kiki同學家長
來自深圳的Kiki錄取了Emma Willard School(艾瑪威拉德中學)建校于1814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女子寄宿+走讀學校。全校共360名學生,超過一半的學生為寄宿學生。校園坐落在紐約州的Troy鎮上,距離美東主要城市紐約市和波士頓均約兩個多小時車程。Emma Willard的校園環境十分優美,建筑風格古典,為學生提供了靜謐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和完善的硬件設施。學校學術嚴謹,STEAM教育理念是一大特色,即把藝術融入理工學科,每個Emma Willard的學生都修滿規定的藝術課程才能畢業,并且,學校提供的藝術課程選擇非常豐富,包括音樂、戲劇、舞蹈、攝影、繪畫、手工等等,學校有專業的舞蹈訓練室,教授各種類型和等級的舞蹈課程,學生有機會參加許多專業的表演和比賽。另外,Emma Signature Program也是一大特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提出研究課題,與校內外的老師、專家一起做研究。Emma Willard School多元的課程體系、強大的師資力量、開明的校園氛圍,鼓勵著女孩兒們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愛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她們的勇氣與自信,為將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前言
Kiki的成長歷程與教育培養
1.?四年級開始就讀于國際學校
Kiki其實之前也就讀于公立系統,但從四年級,大概8歲開始,她就獨立參加美國、加拿大、其他國家的夏校,也是從四年級開始就給她選擇了國際學校。當時我們選了一所IB體系的學校,一直讀到八年級。Kiki在這所學校期間,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得到了很多項目式學習的機會,而且大部分的課程都是采用跨學科的學習模式,比如說英語課上也會講歷史課相關的一些主題,整個課業是靠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模式編織在一起的,所以孩子的體驗是多方面的,而且孩子會幾乎每節課都有大量的討論、演講、和辯論的機會,這也是我們之后想讓她去讀美高的一個原因。這所學校非常重視英文原版閱讀,每學期老師都會帶領學生進行大量的精讀,而且會循序漸進的讓孩子們去做很多書面表達作業。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難,壓力很大,但是后面我們就發現,其實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給她思維表達能力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所以她之后寫文書、準備自己申請資料的時候,這方面的能力給了她很多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考慮到在美高學習,也會有大量的閱讀和思辨性寫作,這所學校有這樣的課程設置,其實給孩子打好了一個基礎。
2. 英語口語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
Kiki四年級之前是在雙語學校,到了國際學校以后,老師和同學都來自世界各地,有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的,也有俄羅斯的,馬來西亞、非洲的老師,所以他們的口語習慣和英語口音也不一樣,一開始對不同的口音孩子很懵,但是后來就慢慢學會了快速掌握老師講話的習慣,捕捉課程的內容,英語口語的方面也得到了很多的鍛煉。另外一點,其實我們當時也發現,Kiki原來學校的老師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和國際學校的老師跟孩子的溝通方式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包括現在很多公立學校的老師會管的比較嚴格,會跟進孩子的學業。那在國際學校,可能就更需要孩子主動去找老師,哪里不會或者哪里覺得有困難,要去找老師解決自己的問題,學習自己負起責任來。在整個四年級到八年級在國際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給Kiki也埋下了一個種子,她愿意去美國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
孩子課業與興趣愛好的結合
1.?視覺藝術
接下來我講一講Kiki在課業與興趣愛好方面的結合,Kiki精力很旺盛,愛好很多,但非常幸運的是,我女兒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是有階段性的,不是一開始她就有很長遠的目標,但她每個階段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目標是什么,她也很堅持,她骨子里有一種韌勁,就是不斷堅持一步一步的去實現目標。我覺得她是一個藝術感知非常強的孩子,比如說視覺藝術方面,她很喜歡畫畫,嘗試了很多種不同類型的繪畫,包括油畫、水粉、彩鉛、素描,她也想去畫漫畫,我們也支持她。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喜歡什么,我們就支持她去做什么,也不去干預她。Kiki也很喜歡攝影,所以我們從她很小開始,就到世界各地去,我們很少去景區,大多數時候是跟著一些老師去做自然觀察,去徒步,去做生態攝影。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去做一些義工,所以Kiki非常熱愛自然,也很享受跟人相處的這種感覺,她喜歡去觀察動物,當然也觀察人,喜歡體驗在團隊里面的這種感覺。
2. 音樂方面的愛好
另外,Kiki從小練鋼琴,說實話她不是一個練琴特別用功的孩子,但是我們也從來沒想讓她去考級,當時她想去學鋼琴,我們當時想法就是她如果能夠掌握一門樂器,當感覺到快樂或者孤獨的時候,她有音樂、繪畫、攝影這些愛好去陪伴她。所以她在這方面的愛好完全是跟隨著她的興趣,我們去支持她,沒有對她提很高的要求。
3. 體育項目
Kiki也很喜歡運動,喜歡排球、壘球、羽毛球、游泳等等。她運動的時候能釋放自己,我們在申請美高訪校的時候,也理解了美高為什么那么重視體育,這也是讓孩子得到釋放的一個途徑,高中階段的孩子們處于青春期,大量的運動讓他們的精力得到釋放,然后身心合一。另外,這些活動有個人的,也有團隊的,Kiki也能夠去練習團隊之間的合作,對抗挫折的能力。大量的運動釋放多巴胺,也能讓她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不容易抑郁。所以我覺得,我女兒在運動、藝術方面的這些愛好,讓她的性格變得很隨和,也非常有包容心。她經常跟我分享她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感覺到很有樂趣,是懷著有趣的心態,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我覺得她這種的生活態度會伴隨她一生,作為家長就會非常的省心。
美高申請過程
1. 決定申請美高的緣由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整個美高的申請過程。其實最開始,我們本想本科再出去,但是因為Kiki參加過很多夏校,越來越喜歡美國的學校,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選擇高中階段就出去讀書,她就跟我們商量能不能試一下高中就出去,其實當時我和我先生還覺得蠻意外的。
2. 與Jing博士團隊的合作
3.?訪校過程與感受
Jing博士很科學的幫我們了解這些學校,最后定下了學校名單。訪校的時候是我和Kiki兩個人去的,當時其實我還挺緊張的,但是蔡博士和Jing博士全程都陪同我們,在路上也會跟孩子講面試的心態準備,回答問題的角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很驚喜的發現我女兒就在這十幾天的訪校過程中,像變了個人一樣。剛開始在第一所學校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都很緊張,緊張得連眼神都不敢看面試老師,握手也不是很積極,出來以后我很著急,但是Jing博士和蔡博士他們沒有這種負擔,就跟Kiki說你做得很好,你把你回答的問題分享給我們聽,我們覺得你答的也非常的好,超越了我們原來的預期。結果就看到Kiki一天一天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然后在每個參觀時,跟帶領我們的學長、學姐溝通越來越多,越來越自然,到了后面大概第3天4天的時候,Kiki整個人變得非常的興奮,也問了面試老師很多的問題,交流的很好。我記得當時,Kiki在樓上面試,我跟蔡博士在樓下等,都聽到他們聊天的笑聲了,我們在一樓都可以聽到。所以蔡博士后來也跟我講,說你要看到Kiki的成長,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她一定可以做得到。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當中也反映出Jing博士他們這個團隊,一直都是非常正面的在鼓勵我和孩子,給孩子很多肯定。即便有時候,孩子會比較偷懶或者拖拉,我這個當媽媽的都會很著急,就可能有時候情緒控制不好,Jing博士都還是給予我們很正面的反饋。
申請過程中孩子與家長的共同成長